- 时间:2025-07-18
- 点击:0
7月6日—16日,学生工作部、团委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组织28名师生赴学校新一轮乡村振兴点衡阳市祁东县风石镇花屋村开展2025年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围绕安全理论普及、文化教育、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领域,通过“惠民实事+专业赋能”模式,完成四项重点任务,以青春智慧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政校联动聚合力,共启实践新征程。7月7日上午,在花屋村村委会举行实践活动启动仪式暨校外德育实践教学基地授牌仪式,风石堰镇党委副书记刘小林代表镇政府对学校实践团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他指出:“青年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希望同学们以此次实践为契机,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群众的真本领,为花屋村发展注入新活力。”学校团委副书记王诗涵在动员讲话中强调,希望同学们深入基层一线,在实践中锤炼过硬本领,用实际行动践行青春使命。
教育赋能文化课堂,点亮留守儿童“心灯”。由艺术学院学生组建的乡村振兴支教组创新开设“魔幻音符”音乐课与创意美术课,通过节奏游戏、音乐体验等互动教学方式,带领孩子们用五彩画笔描绘心中的美好愿景,有效激发孩子们的艺术兴趣,赢得了家长的一致好评。花屋村党总支书记唐超娜表示“这些课程让孩子们的眼睛亮了,笑容多了。”
聚焦民生需求,办好惠民暖心事。乡村建设组兵分多路开展“惠民”服务。卫生清扫队对村委会及周边环境进行清扫美化;农耕助农队深入田间地头,向农户学习播种技术,亲身体验农耕劳作;巡塘宣讲队沿水域巡查安全隐患,通过入户走访、发放传单、开设安全课堂等方式,向村民宣讲防溺水及急救安全知识;护老助老队,为10户孤寡老人建立健康档案,提供血压测量、康复指导等基础医疗服务的慰问关怀。
数字赋能乡村,激活治理新动能。由软件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学生组建的融媒体宣传组与村委开展宣传工作结对,协助组建及运营微信公众号,开发“村务公开”等特色模块,帮助对外宣传花屋村的乡村旅游业。村干部谭队长对这次共建赞不绝口,直言“同学们真是帮了大忙”。
深耕田野调查,献策乡村振兴。实践团围绕“留守老人生活困难及需求”开展专题调研,通过入户访谈,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形成调研报告反馈给花屋村村委,被纳入下一阶段民生工作。“青年学子的调研为我们破解民生治理难题提供了新思路。”驻村第一书记刘书记表示,将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为惠民政策。
此次“三下乡”活动构建了“专业特色+地方需求”的实践育人体系,完成了“办好一件惠民实事,进行一场主题宣讲,开展一次结对共建,撰写一份调研报告”的实践任务。据统计,本次实践活动累计服务村民500余人次,发放安全宣传资料250余份,建立了长期帮扶机制。
扎根湖湘大地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乡村振兴,是我校长期以来坚持的实践育人品牌活动。科技职院的学子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他们的青春之花在乡村大地上绚丽绽放,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学生工作部、团委 王诗涵)
一审:王诗涵
二审:崔灿
三审:谭乐平